《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像舒治凝目沉思良久,抬眼向一旁耐心等着他说话的三人微笑道:「老夫今番与他交手,大落下风,如此大肆批评,未免有失君子之风。其实这阎道人可真是个百年不世出的人物,我这一路上与他同行,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尤其於玄理道学造诣之高,老夫是g拜下风。与他谈上一席话,胜读万卷书,无奈我二人终究无缘成为朋友,可惜可惜…三位可曾与他深谈过?」
旭华回想在齐云山上那几日,点头回道:「閰道长不只博学多闻,尚有另一样难能可贵之处,只要是与他自身利益不相冲突之事,他从不介意尽授所知。且为人风趣诙谐,极易使人松懈防范之心。再加他使计下杀着之前,毫无迹象可寻,迅雷不及掩耳,我们早已吃亏上当多次。」
像舒治端起酒杯,笑道:「来,咱们且都乾上一杯,中了这道人算计,居然也都还没Si绝了。如此看来也不必太小看自己!」三人也都笑着与他碰杯,喝个杯底朝天。
像舒治捋着鬈须,徐声道:「阎封说他数年之前,在青州一带云游,造访各处灵山胜水,求仙求道,却未遇得如何了不得仙术。他沿着海岸一路北行,经过幽州,直至辽东段氏鲜卑地界。此处鲜卑人古朴诚挚,粗野无文而直来直往,勇悍却不J诈。阎封深知这看似蛮荒之地,其实东连高丽,西接大漠,常有远方身俱异能之士来访。他为了得与外地访客结交,查知当地鲜卑首领名为段日陆眷,便即造访,随意施展些不入流的小法术,谈了些世局大势,轻易成了段姓首领的策士。
不久果然有来自西域宣扬佛教僧侣到访,这些人听说段日陆眷极得民望,因此希望藉由他广传佛教。无奈这姓段的鲜卑头目虽是个英雄人物,本为奴隶出身却能聚众而成一方领袖,但不识之无,对佛理又了无兴趣,僧侣们每日对牛弹琴,无可奈何。但他们不久便发现段日陆眷身边的阎封饱读经书,并JiNg通玄道之术,与僧侣们可竟日畅谈哲理而不倦。这一来真可谓相见恨晚,僧侣们停留数月,与他结为莫逆。
一日僧侣们谈及西域佛教与华夏文化渊源,说是有三件周代古物,遭人自g0ng中偷出,辗转隐埋在一深山洞x之中。这事本身不足为奇,但怪异的是八百多年来,这三件古物一直受佛门所遣厉害人物保护,从不间断,也从未有所闪失。
阎封听了将信将疑,他深知佛教於西汉末年始传至中土,周代之时这些佛门黑面胡菩萨只怕尚不知华夏中土为何物,遑论刻意遣人远来保护什麽古物。但他为人机巧,立时将心放在胡僧所说古物从未有所闪失那句话,只因这意味若果有此事,那三件古物至今还好端端在那洞中放着。
他装着心不在焉随口多问几句,但这几个胡僧自己本身也是道听途说,并不知详情,只是其中一位见过佛书中所记载那藏古物山岭一地风土人情,便说了出来。阎封一听心中突地一跳,便假作无趣打了个哈欠,转了话题问几个胡僧可曾造访中原,众人都说从未越境幽州以南。
阎封嘴上讲述着中土花花世界,邀众人来访,心里却雀跃不已,盘算着如何尽快造访寿春。原来方才那胡僧讲述隐藏古物一地史上几件争战大事,河水如何盘绕北方,以及当地景sE人物,他一听便知唯有寿春一地与之吻合,而胡僧们自承从未到访中原,绝无可能自行捏造稻田春播秋收景像,因此必真是佛书上所述。而佛书中既记载此事,那麽几件古物来头必然不小。
他为免惹人疑心,耐住X子多待了些日子,等到羯人石勒兵威日盛,将南下用兵消息传来,他才谎告段日陆眷自愿去羯人部落打听,整了行装便直奔寿春而来。
一到寿春,他轻易查出附近几座山中,唯有齐云山颇有些玄虚,山上一座道观,而道士们遗世,不喜外人造访。於是他立时喜滋滋地上了山,自称云游道士,只望盘桓两日,听经讲座便不再叨扰。道士们见他面相清瞿,谈吐不俗,又同为出家人,便勉强答应了他。阎封学问渊博,修为极深,又能言善道,讨人喜欢,两三日後,道士们再也不放他走,央着他长住道观。阎封欣然答应,众道士乐於与他讲论玄理,谁也不知他心里怀着鬼胎。
他甚是小心谨慎,从不与道士们问及山中暗藏古物之事,每日里只是留上了心,观察他人一言一行,只盼得些蛛丝马迹。但数十日晃眼过去,他并未见得一丝可疑之处。一日,他正怀疑那胡僧传言是否属实,低着头随处在後山乱走,忽然间两个道士出来挡住了去路,说是前面山涧陡峭,一旁又有瀑布,岩石长年Sh润,青苔满布,极是溜滑危险,请他止步。
阎封一听,立时相谢提醒,回头便往道观走,心中高兴得几乎叫了出来,费了月余功夫,终可断定这山中确是藏了不可告人的秘密。小小Sh滑山道居然遣两人看守告诫,此地无银三百两,真可谓蠢到了家。他回到道观,脸上不露一丝行迹,与道士们闲话如常,绝口不提禁地一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