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4章 小工厂的发展困局 (3 / 10)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董书恒知道并非所有的机械都要外在的动力。有些仅仅依靠人力的机械工具也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这样的工具董书恒以前见过很多。

        比如一种种植玉米、大豆的播种机,主要部件就是一个漏斗和一个弹簧。

        它的下面是一个鸭嘴形的出种口。将种子倒入漏斗中。农民只要抓住漏斗上的把手将前端的鸭嘴插入土中然后快速拔出就可以了。

        当鸭嘴插入土中的时候,泥土的阻力会将漏斗下方的出口撑开,种子就会掉落下去。每次播种的数量可以通过调整出口的大小来控制。

        这样只要一个农民,一天就可以为几十亩地播种。而且用这种小工具播种的时候不需要弯腰,极大地节约了体力。

        像这样的工具还有很多,比如脚踩的水稻脱粒机,将滚轮装在一个大木盒子中,关键的部件就是一个齿轮传动系统,再加上利用杠杆原理的踏板,只要一名妇女就可以将滚轮踩得飞快地转动起来。

        然后,将捆绑好的稻穗放到滚轮上,稻子就会脱落到大木箱中。

        这些层出不穷的小工具都是从农科院中流出来,专利归农科院出来,除了少数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工厂只要向农科院缴纳一小笔专利费就可以生产。因为技术门槛很低,生产这些工具的工厂非常多。

        农科院得到了这些钱补充到经费中去,就可以做更多的良种培育实验。

        生产的多了,价格就降低了,越来越多的百姓就买得起这些工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