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还有很多工具可以用在工程建设上,比如说使用人力的滑轮组吊车,这些东西早就存在,不过现在冶炼技术上升了,工厂可以给他们配上更好的滑轮组。
这种吊车远远地看去就是四个轮子支撑着两个三角形的架子,下面两道横梁,上面一道加粗的横梁。滑轮组装在上面的横梁上,可以左右的移动。
现在徐州这里就有很多生产这些小机械的工厂。董书恒知道后世的很多大企业原本只是小的电子厂。现在欧洲的很多大工厂,比如克虏伯,以前也只是一个小作坊。
这些小厂就像是一颗颗卵,总有几个弄够孵化出大企业。
从徐州的码头登岸,董书恒没有去华夏第一重型机械厂这样的大工厂,而是先选择了一家小型的机械厂。
这家工厂的名字很普通,就叫做昌隆机械厂。厂子里有五六十名工人。
老板名叫郑惠恭,是一名来自海州的商人,长得非常的普通,看起来非常实诚,不像很会说话的样子,即使见到了董书恒都没想到多拍几下马屁。
参观的过程中,他只是有问必答,没有过多的添加自己发挥的内容。
很早以前,郑惠恭做行商的时候,就经常跑淮海公司在台北的工业区。
从那里贩来一些铁制的工具,倒卖到北边的海州和徐州。
后来淮海军开发徐州,他就渐渐在徐州落户,见到徐州建立了那么多的工厂,他也在各地雇佣来了一批铁匠,自己开了一个工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