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1章 /打破“瓶颈” (1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1984年伊始,冀东机务段紧抓机遇开始筹建机车出入库电子计算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助力中原交通干线万冀铁路电气化改造施工早日收官。

        同样在这一年,在世界铁路行业,第一届国际铁路重载大会在澳大利亚佩思召开,法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巴黎至里昂段投入运营,重载和高速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方向。

        这一年,中国铁路发展的诸多动态和喜讯,仿佛一股脑儿为冀东机务段的改革发展吹响冲锋号。

        1984年1月18日,冀东铁路万水至冀东电气化铁路开通,标志着内燃机车退出冀东铁路舞台的时间渐行渐近。10月1日,在祖国迎来34岁华诞之机,冀东铁路局宣告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为今后中原铁路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保证。

        这一年,冀东西三级三场自动化编组站投入使用,冀东西站成为中原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之一,年货物吞吐能力达90000多万吨,日装卸量达79900吨,位列于全国20个路网性枢纽编组站之中;经过不断扩建的冀东火车站跃升为一级车站,位列全国大型客运站。

        总长378公里的万冀铁路,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玉屏山脉脚下,位居陇海铁路中段。

        想当年,万冀铁路通车,在冀东乃至中原地区发挥出巨大作用,被誉为一条通向全国各地工业原料宝库的黄金大通道。

        火车强大的运输力使中原现代化工业建设成为可能,随着经济发展,铁路运量增加,冀东线的“瓶颈”现象日益凸显。

        特别是冀东铁路万水到冀东市6次跨越弱水,蜿蜒行进于河谷山川,曲线多、桥梁多、隧道多,病害严重,维修投入逐年增大。

        而运输能力只能满足国家计划要求的一半,亟需进行技术改造,扭转运输被动局面。

        万冀线电气化改建工程包括线路、车站、隧道、桥涵、房屋的改造和新建,以及各项电气化配套工程的建设。

        有的线路需要通过长大隧道,有的线路要跨越高山河流,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