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时人读书读的是什么?
诗书礼乐,风花雪月,又有几个地低下头颅,看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善这些人的生活,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吗?
没有。
看科举考的是什么都知道了,不外乎四书五经,什么试贴诗、什么策问,看着挺“高屋建瓴”的,但都没有落到实处,说白了就是不够接地气儿。
而叶瑜然所办的“朱氏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接地气儿。
是,没错,它也教四书五经,要不然不会开设“国学课”,但除此之外,它还将这个时代瞧不上眼,认为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的“算学”纳入其中,准备为引入未来世界里的“理科”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叶瑜然教学的着重点也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教会孩子们如何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四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唯有如此,不管以后他们遇到什么事情,第一时间就会向自己“发问”,然后去想应该怎么“解决”它,如果我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那我可以借助谁的力量“解决”。
做计划、团结、分工、做最后的总结……
这也就是为什么,最后所体现出来的效果,会让徐玉瑾如此惊讶了。
等到徐玉瑾知道,之前叶瑜然跟她说的,“村里的水渠真的是由朱七领着村里的孩子做的调查和计划,然后由村里人完成的”这些都是真的,有小组活动资料为证,徐玉瑾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婆婆在吹牛,都是真的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