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如果非说我们家赚得没有大家的多,那是假话,我们家还做吃食呢,还养猪、养兔子呢,这些你们家可没有……”李氏笑了起来,说道,“我们就多赚了一笔这个,要是没有这个占便宜,我们跑前跑后的忙活来忙活去,也就是在‘白忙活’。不过我娘说了,大家都是一个村的,就应该互相帮忙,既然我们家找到了一条赚钱的路子,肯定得带村里的人一起过上好日子,要不然也不会带着村里人种水稻、种红薯,还把烫粉的活给接回来了……”
说到后面,也不忘记提醒大家,现在大家能够赚到的红薯钱、工钱,以及省力和水田种植法,也都是朱家的“功劳”,就是因为他们婆婆想要带着村里人一起过上好日子,才带上大家的。
要是朱家是自私自利的人,干嘛要告诉他们?
直接“雇”他们种红薯,每年分点红薯给他们各家各户,不就打发了?
“可我婆婆是那种人吗?我们家是那种人吗?我们家又不是商人,我们家出的可是读书人,是‘耕读传家’,连族长都亲自下了规矩,不许族中子弟经商,谁傻了才会冒着让族长不高兴的风险干这种事情。”李氏不断强调着,“耕读传家”的人家就是读书人,既然是读书人就肯定不能经商,要不能参加科举。
他们家小叔子、两个侄子都是读书人,他们总不能为了那点钱,害了小叔子、两侄子的前程吧?
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她婆婆才会提醒族长,提醒全村的人,不要为了眼前那点利益,跑去经商,害得子孙三代不能科举,耽误子孙后代的前程。
大家又不是穷得填不了肚子,要饿死人了。
一边想办法让大家能够填饱肚子,吃得好一点住得好一点;一边又赶紧办了启蒙班,让大家“读书有望”,争取也跟他们朱老家一样养出一个“读书人”,养出一个有功名的子孙后代。
“咱们村口的秀才碑立在那里,可不是刺激大家的,而是告诉大家,既然我们家能出,那你们家也能出。你们要加油!我娘都亲自出马帮各位调教孩子了,你们也要争口气,回去多督促他们!”
“呵呵呵……不要不信,我家三宝、四宝都在启蒙班呆着,我娘能让孩子荒废?瞧着吧,真正的大招在后面了。”
“你们看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地的活有里正、族长带头盯着,带着大家一块儿种;孩子有我娘帮忙盯着,带着一块儿教育;说句不要脸的话,就是女儿家的胭脂钱,也有我朱家的几个儿媳妇帮忙盯着,带着你们家里的女人一块儿赚,只要大家劲朝一个地方使,这以后的日子能差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