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做为学政大人,李玄英或许吃过红薯做的东西,但在看到朱三的文章前,对红薯的产量并不是很了解,只以为这是一件能够填饱肚子的“稀罕物儿”。
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稀罕物儿”,顶多就是没见过没吃过,也没什么好惊讶的,可现在不一样,现在朱三在那篇文章里提到了“红薯易种,不挑地,产量颇丰,可为粮”,就那么一句,那意思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旁边还有一个什么“间苗法”、“水稻种植法”、“堆肥肥地技术”等,一样样配合起来,那产量与其后面的意义就惊人了。
李玄英突然其来的“发难”,很快就让朱三明白过来,对方不是真的想要“质问”他,不过是在试探真假罢了。
即使朱三不清楚其他地方的产量,但对比朱家村实施改革之前的产量,他也清楚这种变化有多么惊人,只不过他以为没有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考虑个这个问题,现在李玄英一问,他的心里多少起了些化学反应。
心知对方的用意,亦知自己所言非虚,朱三没有什么好怕的,除了一些不能说的稍微遮掩一下,其他的全部老实做答,完全没有隐瞒。
李玄英这一问,才惊觉,相较于务实卷上的那些内容,朱三的回答显然更加丰富、细致一些。
虽然他没有直接说经商有多好,但在种地之外,朱三确实也提到了朱家村近几年的变化中,便有“经商”这一条。但是因为朱家会“耕读传家”,族中规矩甚严,规定了朱氏男儿不得经商,但凡发现,一律驱逐出族。
规矩虽严,但人家村里的里正,家族的族长却又不是不知“变通”之人,迫于“生活之困”,不得不让族中女眷出头,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
所以在朱家村,男人女人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