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些种种无不表示着大明国力的强盛,甚至朱棣都是这其中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多次的北上出关靖边,扫清了在长城以北的边患异族,保障了大明边疆安稳,朱棣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可就算如此,他心底里最深处的那个野望依旧存在着,只是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没有办法早早追随自己的父亲征战四方,只能对长城以北的异族发泄一下了。
原本以为这心底最深处的野望指挥跟着自己一辈子,最后埋入棺材当中永无实现的可能了。
可没想到这上天好似在跟朱棣开玩笑一样,将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摆在了他的面前,且是触手可及的地步,这让朱棣怎么可能不动心呢。
如果说朱棣对朝廷的异心是从南京外城门下的那一幕开始,那么他这征伐天下的野望可是从大明还没建国的时候就存在了。
忠于朝廷忠于天子是作为藩王的根本,虽说伴君如伴虎,可谁也想不到朱允炆居然这么狠心,且冷血到了这种地步。
大明这些藩王哪个不是他的叔父辈,哪个不是先帝之子地位高崇。
当初先帝排出异议,强立朱允炆为储君的时候,众位藩王可是有很大不满的,却也不是不了了之了吗。
谁能想到呢,等到朱允炆上位之后,最先清算的居然是自己的这些叔父们,且手段不管光明正大,只要有效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是,朱棣也深刻明白藩王制度是有弊端的,可是先帝如此做法,也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如若事情不出现崩坏的局面,藩王一应供给都是朝廷派发,基本上没有祸害地方的问题。
而有危险的也不过仅仅只是他们九大攘夷塞王而已,却也后来被太祖高皇帝削去了军政独裁的权力,转而只是有掌握军事的权力而失去了过问政事的职责。
这样一来也就没有什么机会能够为祸一方了,这就足以说明先帝的政策根本就没有多少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