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但李景隆此时就需要朱有爋保持这样的状态,越是嚣张越是忘形得意越好,这样也省的他多费脑筋还要想着怎么算计朱有爋。
现在其正是开心到不行的状态,李景隆只是稍稍引到了两句,朱有爋就大包大揽的将整件事情全都挂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倒不是朱有爋此时糊涂了高兴到没了脑子,实在是他还以为现在这样的状况正是金丹阳所说必要时候的表现呢。
所以哪怕是李景隆都觉得事情顺利的过了头,却不知道这里面有不少金丹阳的功劳,若是没有那夜前前后后的表现串联起来,朱有爋又怎么可能这么配合。
那这件事的基调便确定了,主导朱橚被抓的人就是他的次子朱有爋,朝廷只不过是依法办事为民解忧而已,反正就是做了坏事还站在正义的一面。
毕竟百姓们对于一个亲王倒台不倒台的兴趣到是不大,至于开封城一地的百姓才多少人,朝廷哪会在乎这些。
跟何况这几年朱有爋都快要将朱橚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名声统统给败坏了,周王府其实早就没了当初受人欢迎的地步,说实话到了一个朱橚还这没有什么影响。
但这只是对于农工商一层而言,朝廷亲王天下百官士子举人他们的想法就零是一回事了。
士子举人倒还其次,关键在于各路藩王和百官们的反应,重中之重的便是天下藩王到底对此事报以什么样的态度。
其实在百官当中支持削藩的并不在少数,毕竟这是朱允炆的态度,百官自然很清楚,迎合天子这种风向最正确的做法没有人会傻到唱反调,就连那些勋贵们都不会在这种时候跳出来,尤其是很多人其实还颇为支持朱允炆,就比方说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继祖等等。
所以现在与其说其他两方,还不如之看藩王们的态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