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而其中作为身份最高,学士最广博的黄子澄,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朱允炆的老师,更别提他们两人本来便兴趣相投心志相符,堪称良师遇高徒。
那有了储君作为依靠,黄子澄自然就不想着下面这些官僚交际问题了,更别说在他眼里自己是何等的清高,自己和储君朱允炆有着相同的崇高志愿,又岂是那些庸俗臣子们能够明白的。
所以他自然而然的放弃了发展心腹的机会,或者说他已经认准了将来自己位极人臣,什么心腹不心腹的根本没有用处。
而齐泰则和黄子澄的情况差不太多,只不过他们两个一个是自己主动放弃,另外一个却是根本没有什么人缘,就算齐泰做到了兵部左侍郎的位子,依旧在自己那些同僚当中没有什么好的风评。
也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他的脾气和怪异性格,所以才导致他被人疏远,和他自己不愿人更深入的攀谈交涉,活脱脱的做了很多年的孤臣,这样便一直到了他被黄子澄看中以后。
知道那时候,这位在洪武朝做了很多年孤臣的兵部侍郎,才算是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组织。
虽然这么多年他也没有入了朱元璋的法眼,能做到兵部左侍郎的官职,更多的是因为大明这一朝六部里面各官职交替更换情况十分严重。
说白了大部分原因就是朱元璋杀的太狠了,像是割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割完了再培养一批上岗待命,这一批熟了就割掉,再让下一批上去。
而且在朱元璋的意识里,根本就不打算让一个人坐在一个官职上做长久了,因为他自始至终就不放心这些朝廷官员。
所以这大明的六部官吏,包括尚书一职,或者说尤其是尚书,侍郎等高层官吏,这一批人被轮换调动的次数那简直如走马观花。
时常某一位大员调任吏部尚书一段时间,便转调去兵部,没多久又会调到工部,礼部等等,搞得朝廷了六部里品阶高一点的官职,就没有一个能坐的长久的。
而齐泰这个兵部左侍郎就是轮任的结果,也算是他功绩评优调任升迁了,却还是该不了他那个人的臭毛病。
所以这黄子澄,齐泰两个人,都各有各的原因,在整个朝廷文武百官当中,除了极少数的同乡或者同科进士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太过熟悉之人,甚至那些同乡和同科都算不上有多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