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盛庸铁铉等人传信欲降,不过也另有条件,诸位看此事是否另有诡计……”
朱棣甩了甩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身边的张玉,让他传看下去给帐内的文武将官们。
不过虽然他话里说的是有些怀疑济南城这两位守将的用意,但实际上朱棣内心却是十分的意动,自己也着重的考虑过了。
单说现在济南城的局势,想要挡住他的水攻之势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除了死战下去与城同休之外,剩下无非便是投降一条路可以走了。
原本朱棣这样大张旗鼓的做出姿态,也想着是要让城里人看的清楚,给他们一个警告和最后的通牒,威逼盛庸铁铉二人投降,这样也免得朱棣真正施展水攻之后得到的是一个残破济南城。
现在从济南城里送出来书信,代表着盛庸和铁铉两人的态度,让朱棣高兴的同时却还有些担心。
虽说是不太怀疑,可毕竟铁铉的条件在那摆着,让朱棣亲自入济南城接受投降,虽然书信上说的明明白白,是两人为了自己的后路着想,可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朱棣也并不能完全的把握准确。
所以他才传给众人看,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毕竟在这种时候自己的想法太过单一,多一个人多一个声音也多一个思考的方向不是吗。
不过这次跟随他进攻济南的大多数都是武官,真正能够出谋划策之人并不多,甚至朱棣最为倚重的道衍和尚姚广孝也没有跟来,仍旧留守在北平城当中。
虽说两次击败朝廷的大军,让北平后方得以安定下来。
但实际上不要忘了,辽东一地乃至山海关周边扔然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山海关守军时时刻刻有威胁北平的能力,朱棣也必须要保障自己的根基老家不能有任何的问题出现。
留下长子朱高炽是一种信任和依托,留下姚广孝则是倚重更多一些,再加上三护卫当中的一批武将指挥使等等,想必依靠这些人的能力保护北平不受到伤害应当是万无一失的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