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谁能想到朱棣这么生猛,一晚上打了两次突袭埋伏,直接将耿炳文老将军的全盘计划给打乱了,一点都没说给留个面子。
如果说这两次的败仗还不是耿老将军的问题,那么紧接着防守真定城时的城下一战,可就是的的确确的甩不了锅了。
也就是这样,在前两次的败绩相叠加之下,朱允炆直接二话没说就更换了主帅,一点面子都没给老将军留。
甚至按照朱允炆的意思,你这老家伙吃了败仗部受罚就不错了,这已经是朕格外开恩的结果,其他的想都不要想。
而且你吃败仗也就算了,到现在居然被兵力不及自己的燕军给围城了,一味的摆出防守姿态,这丢的可是大明天子,丢的是朱允炆的脸啊。
堂堂皇帝陛下,掌握了大明天下数百个卫所,手中兵马何止千万,居然会被一个小小的燕军叛逆给围城,这说出去还不够丢人的吗。
所以耿炳文下台必然是注定的了,但之所以换的是李景隆,这自然是要多亏了黄子澄的推荐,也或者说当初李景隆抓捕周王的时候表现给了黄子澄一个很好的印象,这才让他在天子发问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景隆这个人。
那黄子澄这么建议了,朱允炆也就这么听了,他可不太清楚李景隆在军事上的能力到底可不可以胜任平燕统帅的位子。
不过朱允炆自己的考虑的一下,承袭曹国公爵位,为太祖高皇帝时期天下名将李文忠之子,这虎父无犬子的话应该是没错的,所以李景隆怎么说也应该有那么几手吧。
再说了,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在,那就是朱允炆和李景隆之间也算是有亲缘关系的,初代曹国公李文忠是太祖高皇帝的侄儿,算起来李景隆应该是朱允炆的兄长辈分。
当初黄子澄能够直接提起他来,说没有这一方面的原因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就连朱允炆能够如此轻易的点头同意,也必然是考虑到了自己家里人能够相信的缘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