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为何?从隋朝兴科举,科举就成了普通人能够摆脱现有阶层少有的几条路径之一。
可是这条路需要什么,书,读书人才能考科举,可是读书,在此时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够消费的起的,书籍的价格和数量,一直是制约普通人读书的一个最重要制约。
此时能够印书,至少在书籍数量上可以满足小范围读书人的需求,这样,郑家四房印制的书只要投进市场,哪里能不疯抢。就算还保持着原本抄书人抄写的书籍价格,也丝毫不会愁销路。
不过以李治对郑家四房和郑夫人的了解,李治觉的郑家四房卖书,价格肯定会比抄书人抄的书价格便宜一些。
这样的好处自然是更不愁销路,坏处就是会将抄书人这个职业,在小范围挤压至死。
这有点类似后世的大工业挤压传统手艺人一般。
加之郑家四房印制的肯定是市面上此时最流行的一类书,比如这诗经,自然更加不愁卖了。所以,销路根本不是任何问题,甚至有些豪门大族会来郑家四房这里求书。为何?此时的书籍,连那些豪门也缺啊!
没办法,初唐时期,书籍就是缺到这个程度。
“崔湮姐姐...”
“殿下这么一叫我,我就感觉殿下肯定接下来都是好话。”
“姐姐最懂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