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一共十艘登陆艇,上面载着200多人,以及差不多两百袋的米面向大沽炮台走去。
二狗先跑上了炮台报告情况,守将听了之后非常高兴,终于有人送粮食过来了,淮海商行的运粮海船已经很就没有过来过了。以前每次商船过来自己都能收一笔过路费。
守将赶紧让人把这些送米面的士兵迎了上来。不是守将心大,主要是着两百多人并没背着火枪或者大刀长矛,让守将心中并未多想。
这两百多号人,每人扛着一大包米登上了炮台。
李明策向四周观察了一下,还真是个老旧的炮台啊。炮台上的火炮起码有七八年的历史了,都是清军自己铸造的那种前装滑膛炮。
这种炮的后半部分又粗又厚,这是钢铁工艺不过关采取的补救措施。
清廷的炼钢工艺不过关,钢铁的强度不够,所以工匠只能靠增加炮管的厚度来防止炸膛。
这些火炮都是固定在炮台上无法移动,也就是说没办法调整左右角度。只能通过加垫木契来调整仰角。
它们看起来巨大而沉重,每一个怕是都有五六千斤,但是内径并不大,估计也就跟淮海军的舰炮差不多。比淮海军在克虏伯定制的要塞炮差远了。
而且,炮台上火炮的总量还没有南洋水师的舰炮多。加上这些火炮不能够同时对舰队进行射击,它们的射角都是固定的,所以即使是舰队硬闯应该也可以闯得进来。
李明策是这只陆战队的队长,他临时接了舰队的一个任务——带领手下两百多人混上炮台,控制炮台的守将,将炮台守军缴械。
淮海军要想开着军舰到天津,就必须要控制大沽炮台。这个炮台不管现在建造得多么落后,但是它的战略位置却是无可挑剔的,绝对是一个最佳的防守位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