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城外却是另一片光景,去西溪的路上正好遇到一个盐丁村落。
董书恒命车夫把车子停在了村落之旁,只见几个孩童在村口的泥塘捉泥鳅。这几个孩童手臂和双腿都长得细细的,头和肚皮大大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突然一个孩童捉到了一条泥鳅,高兴地抓在手里向家跑去。
此时,董书恒抬头望去,才看到这个村子其实是有一堆茅草棚子聚集而成。
垒土做的一人高的墙壁,上面铺着厚厚的茅草,这种植物在沿海滩涂的盐碱地中最为常见。牛羊都不愿意吃,只能用来建房烧火。
盐丁每年都会收割这种茅草用来煮盐或者建房子。
董书恒曾经看过一本清朝人的笔记描写盐丁的凄苦生活:
酷暑之中,前面是一片煮盐大灶接连成行,后面也是一片煮盐大灶连接成行。
盐丁们顶着暑热,在滚烫的两行煮盐大灶之间奔走穿梭,熬煮食盐。这种状况,就如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就像是要炼丹而改筋换骨,其情景,想一想,都让人觉得煎熬。
盐丁们的身体,被火气熏蒸炙烤,开始时,他们的肌肤或许还是白色的,慢慢地,就会变成红色;时间久了,就成了黑色。那些天长日久在盐场求生的盐丁们,皮肤的颜色就如同铁块的颜色,身上的肉,就如同干脯一般。
盐丁们煮盐的地方,很少有树木存在。炎炎夏日,盐丁们在盐场大灶之间煮盐的时候,被灶内的火热逼迫,为了暂缓烧烤,他们会从大灶之间跳出,然后,站在烈日之中乘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