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乾隆执政时,西域共设官一千四百员,驻军一万九千人,岁需饷银六十八万两,粮食十三万五千石。清廷每年向西域调拨饷银六十一万两,粮食则全部就地解决。西域驻兵数仅次于京师和东北地区,为全国第三(指八旗驻防兵)。
当时的许多士大夫认为乾隆帝经营西域,为国家增加了负担。
实际情况是西域并没有增加多少开支。驻兵屯田的政策让西域的军粮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这种做法跟现在华夏所采用的移民实边的政策有很多的相通之处。
这也不是乾隆帝的初创,汉唐时期,驻军西域就已经采用了屯田的政策。饷银好运,但是粮食跨那么远的距离运输就十分的困难了。
光是运粮路上的消耗就会让国家财政吃不消。
左季高的西路军为什么行军那么慢。
他一路前进,要在路途之中寻找好的水源地,然后留下一部分士兵屯田驻守,这些士兵驻守在这些点上,建造一些基本的设施,等待董书恒派遣民兵过来开发。
这些民兵也是拖家带口来的,他们两会把这些据点开发成一个个农场。进一步垒实华夏在这里的统治根基。
西域这个地方,适合人生活的地方就是一个个点。
这里的自然环境不允许建立成片的发型聚居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