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33章 演讲 (3 / 1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奥地利在克里米亚危机发生的头一个月里,尽一切努力来促使俄国主动撤军,但是沙皇没有任何反应。

        随着战争的深入,奥地利外交的脉络也越来越清楚:首先,争取德意志内部的支持,特别是普鲁士的支持,以此来增加对俄外交的砝码。

        1854年4月20日普奥签约,普鲁士在条约中申明:如果俄国拒绝从多瑙河下游两公国撤军,就支持奥地利对俄作战。

        在普鲁士的支持下,普奥盟约在德意志议会中强制通过,整个德意志都承诺在多瑙河问题上支持奥地利。

        其次,逐步靠近并最终加入英法联盟。

        1854年8月8日,在英法的支持下,奥地利通过了对俄极其苛刻的“维也纳四点”,但俄方对此无法接受。为了迫使俄国就范,奥地利于10月22日宣布军事动员,并于12月2日加入英法同盟。

        尽管奥地利参加了英法同盟,但鲍尔却让奥地利游离于战争之外,以保持它对俄国的回旋余地。

        同盟条约中奥地利只是允诺在外交和政治上支持英法,却没有作出军事承诺。

        不仅如此,当英法和俄国在战场上形成僵局之际,奥地利以是否结盟为要挟,迫使英法在近东和意大利问题上向它让步。

        首先,英法默认了奥地利违反其利益私自占领多瑙河两公国的事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