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科学”一词是朱秀常挂在嘴边的,赵匡胤默默记在心里,经常对这个词有新的感悟和认识。
朝廷经常强调,各地官府要劝课农桑,可究竟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赵匡胤似乎在泾州找到答案。
难怪柴荣对朱秀的离去耿耿于怀,难怪他要让自己千里迢迢赶到泾州,把朱秀带回去。
世之英才四字是柴荣给朱秀的评价,赵匡胤对此深表赞同。
可惜每每问及朱秀何时回归,这小子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拿泾州事业未完做借口。
朱秀不愿走,赵匡胤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学当初史匡威,将他强行掳去。
别的不说,终极保镖史向文,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在史向文面前,赵匡胤总是觉得自己柔弱的像个小娘子。
原本赵匡胤打算伤好以后,先赶回开封向柴荣复命。
后来李守贞叛乱爆发,关中通道封锁,哪也去不了。
赵匡胤索性安心留下,跟随朱秀在泾州四处长见识,做个工具人,哪里有需要,朱秀就让他顶上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